声明: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,人物姓名均为化名,部分情节经过艺术加工,旨在展现跨文化交流中的真实体验。
一位黑人中年女性站在国际到达出口处,双手紧紧抓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照片。照片上是一个笑容灿烂的年轻黑人女孩,穿着白色婚纱,身边站着一个中国男人。
她叫玛丽亚·恩加拉,今年52岁,刚刚结束了人生第一次飞行——从肯尼亚内罗毕到中国上海,飞行时间15个小时,转机一次,票价花光了她三年的积蓄。
眼前的一切让她目瞪口呆。玻璃幕墙在灯光下闪闪发亮,自动门不停地开合,人们拖着行李箱匆匆走过,脚步声在大理石地面上回响。
五年了,整整五年,女儿小雅没有回过家,电话越来越少,最后连微信都不回了。玛丽亚卖掉了内罗毕贫民窟里唯一的铁皮房,又向邻居借了一笔钱,就是为了这一刻——见到自己的女儿,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玛丽亚正在自家的小商店里整理货物,几包方便面、一些日用品、几瓶可乐,这就是她全部的生意。铁皮屋顶在午后的阳光下发烫,屋里闷热得像蒸笼。
雅辛塔今年26岁,在内罗毕市中心的一家酒店做服务员。她皮肤黝黑发亮,眼睛大而明亮,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。从小到大,她都是玛丽亚的骄傲。
一个中国人,叫李峰。他在酒店住了一个月,我们相爱了!雅辛塔说着,掏出手机给母亲看照片。
做生意的,很有钱!妈妈,他说要娶我,带我去中国生活!雅辛塔抓住母亲的手,你想想,我们再也不用住在这个破地方了!
玛丽亚看了看四周。确实,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铁皮屋,夏天热得像烤炉,雨季漏水像筛子。她独自抚养雅辛塔长大,靠着这个小商店维持生计,每个月的收入还不到100美元。
真的!他已经向我求婚了,还给了我这个!雅辛塔伸出手,无名指上戴着一枚钻石戒指。
妈妈,你知道中国有多发达吗?那里的城市比内罗毕漂亮一百倍!高楼大厦,干净的街道,还有高速铁路!雅辛塔兴奋地描述着,李峰给我看了很多照片,简直就像天堂一样!
玛丽亚心情复杂。一方面,她希望女儿过上好生活;另一方面,她舍不得女儿,而且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中国男人心存疑虑。
妈妈,爱情不需要太长时间!雅辛塔打断母亲的话,而且李峰对我很好,他每天都给我买花,带我去最好的餐厅吃饭。他说他家在上海,那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!
当然会回来的!妈妈,等我在中国安定下来,我就接你过去住!你想想,你再也不用做这些苦活了!
李峰看起来很紧张,不停地用手帕擦汗。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中国口音,但态度很诚恳。
玛丽亚注意到,每次提到具体问题,李峰都显得有些闪躲。但她也看得出来,这个男人确实对女儿很好,而且出手阔绰。雅辛塔现在穿的衣服,用的手机,都比以前好了很多。
下个月就可以办手续,然后我们先在这里举办婚礼,再去中国。李峰看向雅辛塔,眼神很温柔。
李峰包下了内罗毕最好的酒店,邀请了雅辛塔所有的朋友和亲戚。那天,雅辛塔穿着一身白色婚纱,美得像个公主。玛丽亚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,内心五味杂陈。
我只是舍不得你。玛丽亚强忍着眼泪,记住,不管发生什么,这里永远是你的家。
婚礼结束后,李峰给了玛丽亚5000美元作为礼金。这是玛丽亚见过的最大数额的钱,相当于她四年的收入。
临走前,雅辛塔紧紧抱住母亲:妈妈,我到了中国就给你打电话!等我安定下来,马上接你过去!
最开始的几个月,雅辛塔经常打电话回来。她在电话里兴奋地描述着中国的一切:干净的街道、高耸的建筑、便捷的交通、丰富的食物。
妈妈,你真的无法想象这里有多好!我们住在一套大公寓里,有三间卧室,两个卫生间!卫生间里的马桶居然是智能的,还会自动冲水!
街上到处都是汽车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但是没有灰尘!路边种着各种花,比我们这里的公园还漂亮!
李峰的家人都很好,虽然语言不通,但他们对我很友善。他妈妈还在学英语,想跟我聊天呢!
玛丽亚听着女儿的描述,心里既高兴又难过。高兴的是女儿过上了好生活,难过的是这样的生活离她太遥远了。
到了2020年初,新冠疫情爆发,国际通讯变得困难。雅辛塔说因为疫情,她暂时不能回肯尼亚,也不能接母亲过去。
妈妈,你要保护好自己,不要出门。中国这边管制很严格,我们也不能随便外出。等疫情过去,我就回来看你!
雅辛塔的电话越来越稀少,从每周一次变成每月一次,后来变成几个月一次。每次玛丽亚主动打电话,不是没人接,就是雅辛塔说很忙,匆匆挂断。
玛丽亚开始担心。她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,发现中国确实是一个发达国家,但她也看到了一些关于跨国婚姻困难的报道。
2022年下半年,玛丽亚彻底联系不上女儿了。电话打不通,微信不回复,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。
玛丽亚急得睡不着觉,她找到雅辛塔以前的同事,托他们帮忙联系,但都没有结果。
首先是钱的问题。一张从内罗毕到上海的机票要2000多美元,这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。她把小商店卖了,又把住了二十年的铁皮房也卖了,总共凑了1500美元。
格蕾丝瞪大眼睛:你疯了吗?中国在地球的另一边!你连英语都说不好,怎么去?
我必须去。雅辛塔是我唯一的女儿,如果她出了什么事...玛丽亚的声音哽咽了。
格蕾丝看着这个朋友,心软了。她知道玛丽亚从18岁开始就一个人带着孩子,这些年来有多不容易。
办签证是另一个难题。玛丽亚几乎不识字,英语也说得很差,但她找到了一个专门帮人办签证的中介。
玛丽亚拿出一张纸,上面写着雅辛塔最后一次提到的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。但具体地址她不知道,电话也打不通。
中介皱眉:这样很难办签证。你需要邀请函,或者证明你有足够的资金在中国旅游。
经过一番周折,中介建议她申请旅游签证,而不是探亲签证。他帮玛丽亚伪造了一些材料,包括酒店预订和旅游计划。
记住,如果签证官问你,就说你是来中国旅游的,不要提女儿的事。中介叮嘱道。
签证申请递交后,玛丽亚每天都在等消息。一个星期过去了,两个星期过去了,她已经开始绝望了。
拿到签证的那一刻,玛丽亚激动得哭了。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出国,更没想过会去传说中的中国。
女孩在电脑上搜索了一下:内罗毕到上海没有直飞航班,需要在多哈转机。全程大约15个小时。
15个小时!玛丽亚从来没坐过飞机,最长的旅程就是坐大巴从内罗毕到蒙巴萨,4个小时已经让她头晕目眩了。
临行前的几天,玛丽亚几乎睡不着觉。她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,看到了北京的紫禁城、西安的兵马俑、上海的外滩,这些图片让她既兴奋又紧张。
格蕾丝帮她收拾行李:记住,到了中国要小心。听说中国人很聪明,但也很狡猾。
7月10日早上6点,玛丽亚来到乔莫·肯雅塔国际机场。这是她第一次进入机场,看到巨大的候机楼和各种现代化设施,她已经开始眼花缭乱了。
安检、候机、登机,每一个步骤都让她紧张不已。当飞机起飞的时候,她紧紧抓住座椅扶手,闭上眼睛祈祷。
第一段航程是从内罗毕到多哈,7个小时。玛丽亚全程都很紧张,不敢吃飞机餐,也不敢去厕所。
到了多哈机场,她更加震惊了。这个机场比内罗毕大十倍,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装饰,商店里摆满了她从来没见过的奢侈品。
转机等待了4个小时,玛丽亚坐在候机室里,看着来来往往的各国乘客。有穿着传统阿拉伯长袍的中东人,有金发碧眼的欧洲人,还有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。
她开始想象中国会是什么样子。雅辛塔在电话里描述过:高楼大厦、繁华街道、先进科技。但这些描述太抽象了,玛丽亚无法具体想象。
这一段路程更加漫长,玛丽亚已经疲惫不堪。她强迫自己吃了一点飞机餐,味道很奇怪,但她知道需要保持体力。
飞机上播放着中文广播,玛丽亚听不懂,但觉得这种语言很神奇,音调起起伏伏,像唱歌一样。
机场的廊桥是全封闭的,灯光明亮,空气清新,脚下铺着厚厚的地毯。墙上贴着各种中英文标识,还有巨大的LCD屏幕播放着欢迎信息。
大厅的天花板有三层楼那么高,整个空间大得像个体育场。几十个入境柜台排成一排,每个柜台前都有自动排队系统,LED屏幕显示着等待时间。
墙上挂着巨大的电子显示屏,用中英文显示着各种信息:天气预报、航班信息、汇率、新闻。最让她惊讶的是,显示屏还能播放视频,画面清晰得就像真的一样。
地面是光滑的大理石,干净得可以当镜子用。到处都有清洁工在默默工作,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,动作轻柔,几乎听不到声音。
排队等待入境检查的时候,她注意观察着周围的中国人。他们穿着得体,举止文雅,说话声音很轻。许多人拿着最新款的手机,有些人甚至戴着她从来没见过的智能手表。
边检警察是个年轻的中国男人,穿着笔挺的制服,看起来很严肃。他接过玛丽亚的护照,在电脑上敲了几下键盘。
边检警察看了看,又看了看她,似乎有些怀疑。他又问了几个问题,最后还是在护照上盖了章。
通过边检后,玛丽亚来到了行李提取处。这里的传送带竟然是透明的玻璃罩着的,行李在里面缓缓移动,就像一件艺术品。
拿到行李后,她跟着指示牌往出口走。路上经过了免税店区域,她被眼前的景象再次震撼了。
一家接一家的奢侈品店:香奈儿、路易威登、古驰、爱马仕...店面装修得金碧辉煌,橱窗里摆着价值连城的商品。一个小小的手提包标价就是几万元人民币,相当于她好几年的收入。
店员是个年轻的中国女孩,看到玛丽亚在看,主动走过来用英语说:您好,需要帮助吗?
这让玛丽亚有些意外。她原以为中国人对外国人会很冷漠,特别是对她这样的非洲人。
地面上有移动步道,人站上去就能自动前进。墙上有巨大的触摸屏,可以查询各种信息。天花板上悬挂着艺术装置,灯光变幻着不同的颜色。
终于来到了出口大厅。这里更加宏伟,天花板高得看不到顶,四周都是落地玻璃窗,外面的城市夜景一览无余。
远处是一排排摩天大楼,每栋楼都有几十层高,比她见过的任何建筑都要高。楼外墙闪着各种颜色的灯光,有些楼甚至整面墙都是LED屏幕,播放着巨大的广告画面。
马路上车流如龙,但听不到噪音。路灯明亮整齐,每隔几十米就有一盏,把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。
在肯尼亚的时候,她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:贫穷、落后、人口众多。虽然雅辛塔在电话里描述过中国的发达,但她以为女儿只是在炫耀。
首先是穿着。雅辛塔穿着一身黑色的长款大衣,脚踏高跟鞋,拎着一个看起来很昂贵的手提包。她的头发做了造型,化了精致的妆,整个人看起来优雅大方,完全不像从贫民窟出来的孩子。
其次是气质。以前的雅辛塔虽然漂亮,但总是带着一股朴素的乡土气息。现在的她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种城市女性的精致感,就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。
但这个拥抱很短暂,只有几秒钟。玛丽亚感觉到女儿的身体有些僵硬,不像以前那样自然。
我给你打电话,你不接。发微信,你不回。我担心你出事了。玛丽亚说着,眼泪就掉下来了。
这个男人看起来四十多岁,穿着昂贵的西装,戴着金表,头发梳得一丝不苟。他的脸上带着一种不耐烦的表情,不停地看手表。
他的英语说得很流利,但玛丽亚感觉这个人对她并不友善。他握手的时候力度很轻,而且很快就松开了,好像怕被传染什么病一样。
他...他出差了,去北京谈生意。雅辛塔说,妈妈,我们先离开机场再说话好吗?
三个人一起往停车场走。一路上,雅辛塔显得很紧张,不停地看王总的脸色。王总则一直在打电话,说的都是中文,玛丽亚听不懂。
这里的汽车都是她从来没见过的豪华品牌,奔驰、宝马、奥迪、雷克萨斯...每辆车都擦得锃亮,在灯光下闪闪发光。
玛丽亚坐进后座,立刻被车内的豪华震撼了。真皮座椅软得像沙发,空调温度刚好,音响里播放着轻柔的音乐。车内还有各种她不认识的按钮和屏幕。
高速公路宽阔平整,路面没有一个坑洞。路两旁种着整齐的绿化带,每棵树都修剪得很漂亮。路灯明亮如昼,把整条路照得比白天还要清楚。
车流很多,但非常有序。没有人随意变道,没有人乱按喇叭,每辆车都保持着合适的距离。这和内罗毕的交通完全不同,那里的司机开车就像在打仗。
远处的城市天际线让玛丽亚目瞪口呆。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,有些楼高得插入云霄,楼顶闪着红色的警示灯。楼外墙上的LED屏幕播放着各种广告,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有些是中文的,有些是英文的。
汽车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,终于停在了一栋高档小区门口。小区叫汤臣一品,大门设计得很气派,有保安守着,还有自动识别系统。
下车后,玛丽亚抬头看着眼前的建筑群。这里的每栋楼都有四十多层高,外观设计现代感十足,玻璃幕墙在夜灯下闪闪发亮。
小区内部更是让她震惊。绿化做得像公园一样,有人工湖、喷泉、雕塑,还有各种她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。道路干净整洁,路灯设计得很有艺术感。
他们进入了其中一栋楼。电梯间的装修豪华得像酒店大堂,墙上贴着大理石,天花板有水晶吊灯。
这套公寓大得像宫殿。客厅至少有五十平米,天花板很高,装修风格现代简约。巨大的落地窗外就是黄浦江和外滩夜景,璀璨的灯火一览无余。
客厅里摆着真皮沙发、实木茶几、液晶电视,每一样东西看起来都价值不菲。厨房是开放式的,各种现代化电器应有尽有。
王总在客厅里坐下,翘着二郎腿,好像这里是他家一样。他拿出手机继续打电话,声音很大,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。
妈妈,我过得很好。只是...只是生活节奏太快了,经常忙得忘记给你打电话。
真的。雅辛塔用力点头,妈妈,你长途飞行很累了,先休息吧。明天我带你去看看上海,你会喜欢这里的。
玛丽亚独自坐在床上,心情五味杂陈。女儿确实过上了好生活,住着豪华公寓,穿着名牌衣服,这些都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
但同时,她也感觉到女儿变了。以前的雅辛塔开朗活泼,无话不谈。现在的雅辛塔虽然看起来更加优雅,但总是有些心事重重,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真诚。
玛丽亚躺在床上,听着客厅里传来的说话声。王总还在打电话,声音很大,但说的都是中文,她听不懂。
她从包里拿出那张发黄的照片,看着照片上雅辛塔灿烂的笑脸,心里更加忐忑不安。
声音从客厅传来,好像是雅辛塔和王总在吵架。她轻手轻脚地走到房门边,透过门缝往外看。
客厅里,王总正指着雅辛塔大声说着什么,雅辛塔低着头,身体在颤抖。突然,王总抬起手,似乎要打雅辛塔。
王总看到她,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。雅辛塔则像受惊的小动物一样躲到了母亲身后。
雅辛塔看看王总,又看看母亲,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。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她张了张嘴,但没有说话。
这时,玛丽亚注意到茶几上放着一部手机,屏幕正亮着。她走过去一看,手机上显示的是一个银行转账记录,金额让她目瞪口呆。
雅辛塔看到母亲发现了什么,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,整个人瘫软在沙发上,嘴里喃喃地说:妈妈,对不起...我...我不是故意要骗你的...